背景:
最近,孩子们带到幼儿园的玩具,都是常见的、熟悉的、比较喜欢的汽车、枪、娃娃等,有一次,一位小朋友带来了一个乒乓球引起了孩子们的注意,对乒乓球和皮球一样可以滚动,但它又是小小的可以随意收放,觉得好玩,从此也引起了孩子们对球的探索,于是我就抓住这一教育契机,注意创设操作环境,提供相应的材料。一场哪些东西能让乒乓球站立的实验就这样开始了。
实录:
在游戏刚开始的时候,孩子们对这个不起眼的材料不感兴趣,他们只是随意的玩耍,在游戏的操作过程中没有提升孩子经验,游戏也没有兴趣。几天后,有几个孩子无意间发现了瓶盖能让乒乓球站起来.孩子们看到后,都纷纷尝试起来。很多宝宝一下子就能找出很多让球站立的方法。
晨晨拿出一根毛线问道:“这个怎么弄呀?我觉得可能不行的。”
淇淇也说:“不行,我也想不出办法。”
就在大家打退堂鼓的时候言言的发现让我们大开眼界。只见他把把毛线缠绕在小球身上,小球就站立了。孩子们在啧啧称奇的时候也尝试着用另外的方法。
妍妍说:“老师,我发现把小球放在印章上、瓶子、盖子、纸卷上都可以让小球站稳了。”
俊豪说:“把积木交叉后放上小球,小球也站稳了。”
“那用纸行不行?”我问:“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许久,孩子们的答案出来了。
“纸卷上可以让小球站稳了”
“我们可以把纸折成飞机,或者把小球包起来、把纸揉成一团。再放上小球都可以让小球站稳了。”
分析:
在游戏刚开始的时候,游戏材料提供的层次过低,没有多大的价值,他们只是随意的玩耍,在游戏的操作过程中没有提升孩子经验,游戏也没有兴趣。教师及时发现调整游戏的材料,孩子们在交流活动中获得成功和满足,对自己充满了信心,更有利于孩子动脑、动手、探索能力的发展。对于同伴间的交流,促进幼幼之间进行互动,在孩子们的互动中解决了孩子们之间的问题,这一切都蕴涵着老师的精心设计。这也是对孩子游戏活动的一种积极回应。所以教师必须重视儿童的年龄特征与个别差异,了解儿童的内在需要、不同的兴趣爱好和潜在的发展可能性,给予儿童自我发展的机会。
调整:
虽然教师提供的材料是一定带有目的性的,但是,孩子们可不会老老实实的照着老师的路子去活动。因为怕框住孩子们的思维,我在投入材料的时候也没有详细的说。但是,从孩子的活动表现来看,孩子们还是需要老师对这项活动材料进行必要的讲解的。在讲评时,让孩子讨论“怎样才能让乒乓站起来?通过不断的改善、完善,孩子们越玩越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