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籍有上篇下篇,是上海家校合作经验的集中呈现,这本书有着对家校合作的理解与信念,呈现了丰富的实践策略和发展路径。教育从狭义上理解是学校教育,但是我们强调和重视的教育是更加广义的教育,包括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而幼儿教育,也是学前教育,其多数时间是在家庭和学校当中,因此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亚于学校教育,家园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就凸显出来。
家庭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是幼儿园的重要合作伙伴。家园合作需要良好有效的沟通,能够相互联系彼此之间的教育观念、思考角度和对幼儿的期望等。也正是因为在这些方面存在着差异,造成家园沟通不畅而出现了一些矛盾与误会,不仅影响到双方的心情和效率,更会给幼儿带来不良的影响。所以沟通的前提是理解,理解的实现途径是倾听,只有真正去“听”彼此的想法,站在对方的角度或是以宽容理解的态度来交流,才能彼此感觉到亲切,产生更强的信任感,为家园共育做好准备。
有一位心理学家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要是渴望被赏识”,同样作为家长为班级所承担的制作任务,和贡献,也是需要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赏识。表彰和鼓励是对家长积极支持和配合班级教育工作、提供教育资源、奉献爱心的义务行为的肯定和感谢,让家长觉得付出得到认同,满足家长渴望得到的精神鼓励需要。
在家长完成制作任务后,交予老师处时,我都会主动的说:“谢谢”,“你制作的非常好”,等之类的肯定、表扬语言,家长们听到此类的话也非常客气地说:“这是我们应该做的,老师看看还需要什么就说一声”。在家长带来捐献的物品或是制作好的玩具时,我会向全班小朋友宣布,这是某某的妈妈为我们送来了地垫,这时许多小朋友就会围上去对着这位家长连声表示感谢,也会对这位对应的小朋友表示感谢,孩子们的感谢让家长获得了极大成就感,也感受到为孩子做出了榜样。这样的肯定和表扬,同时也让孩子们懂得了感恩。
除此之外,本书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学校开放,打破围墙的边界。作为一名一线教师,这是我们实实在在在做的事情。
家长开放日是家园沟通的一种重要方式。对于家长朋友们来说,幼儿园既是熟悉的,又是陌生的。家长天天接送孩子,却并不真正了解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是怎样生活的、怎样学习的。通过我们的开放日就为你们深度了解孩子在园的表现,了解幼儿园的一日活动教育教学工作打开一扇大门,有效促进家园共育,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
每次的家长开放日,让家长和孩子的老师进行了零距离的沟通和接触,让家长能准确了解孩子在园的情况,也让老师更能了解孩子在家的情况,让家园共育达成一致,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共同努力搭建了一个平台!
学校开放除了所说的家长开放日,其中的“小组式家长约谈”也很有意义,把身体状况、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倾听与表达、人际交往、社会适应作为约谈操作的建议,梳理好核心问题,有针对性地收集指导策略。这些也是平日在做的,在平日的过程中,有了书中的借鉴,可以通过“观察记录”,有效分析改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增进家园成效。接下来可以参照《教师家长约谈计划》进行实际操作,从问题的由来、活动的准备、过程安排、教师提升与小结的内容进行操作。相信通过这样的形式,家长们从心底会真正接纳并认同教育理念,更热衷于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形成“孩子的成功需要你我共同努力”的家园共育氛围,共同促进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