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在苹果和桔子主题活动中,孩子们在活动中通过摸摸、问问、看看、尝尝等感官,感知了苹果和桔子,也介绍了一些自己平时喜欢吃的水果,如:火龙果、生梨、橙子等等。在此基础上,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活动,唱唱、跳跳、画画,针对小班孩子的年龄特征,他们对玩色比较感兴趣,结合主题的开展,我们设计了这一玩色材料,旨在让孩子们能选择与水果相对应的颜色,通过滚画给水果宝宝穿衣服。
实录:
小班幼儿对玩色活动个比较感兴趣,对于老师提供的颜料,孩子们都簇拥着问“老师,这个干什么用的呀?”“我们给水果宝宝穿衣服好吗?”在老师的引发下,孩子们跃跃欲试,都想去试一试。
在游戏活动中,丁林枫想给水果宝宝穿衣,但不知道怎么玩?小班宝宝对于新材料挺感兴趣,但是,还没有自己探索玩法的能力,老师进行了介绍与指导,丁林枫接受能力还是比较强的,他用小勺子舀起乒乓球,在纸上晃动起来,但是,由于颜料过于浓厚,乒乓球粘的较牢滚不动,宝宝看到乒乓球不动,一用力,乒乓球滚落到了地上。仅此情景,我发现颜料过于浓厚对于本来控制能力较差的小班宝宝来说有点难度,所以,我马上进行了调整,将颜料稀释了一些,这下,宝宝晃动起来方便了好多,能进行游戏,但是有时候还是会一不小心就滚出边缘,掉落到地上。
分析:
考虑到小班幼儿的专注时间较短,他们的注意力容易受外界因素以及自身情绪的影响,而给水果宝宝涂色又比较枯燥,针对小班幼儿对玩色活动比较感兴趣的特点,我们提供了此材料,也很受孩子们的喜欢。但是小班幼儿手指肌肉发展的还不够,他们对于自己小手的水平控制能力还不是很好,而滚画必须要孩子较好的控制版面,让乒乓球在一定范围内来回滚动。从活动中我发现颜料的浓稠度、模板的厚度都影响着孩子的活动兴趣及成功率。
调整:
1、针对小班幼儿手臂水平控制相对比较差,乒乓球容易掉落的问题,我用两块
板做成模子,加深了模子的厚度,这样,孩子们在滚球时就不至于那么容易滚出边缘。
后续思考:
观察到幼儿在玩的时候,用小调羹舀乒乓球,容易把多余的颜料舀出来,所以,后期设想把小调羹换成小漏勺,以避免有多余的颜料,提高了作品的成功率和视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