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景一:
结合我园乒乓特色,整合数领域的点数配对,创设了这一区角材料,发展幼儿数概念的同时还能锻炼幼儿手部小肌肉的力量。
俊俊选择了这份材料,只见他先选中一个乒乓球数了数球上的点子的数量,又看了看纸杯里的数字,然后用调羹舀了这个贴有五个点子的乒乓球,轻轻放入贴有数字5的杯子中。就这样,用相同的办法放进了7、9......的杯子中。
场景二:
妞妞先选用了调羹放置乒乓球,对他来说,难度不大。之后又选用筷子,使用筷子的时候存在一定难度,主要是因为乒乓球是球型立体的,筷子很难夹稳。
场景三:
子杰顺利的完成了一颗星的点数配对。接着她开始挑战2颗星,她选了个绿色的乒乓球开始数起来,5个点子,她夹起来正好看到一个数字5的杯子, 立马放了进去,后来又数了个点子为6的蓝色乒乓球,正要放进数字6的杯子,她忽然发现哪里不对劲、她赶忙把它们夹起放入颜色、点子和数字一样的杯中。
分析:
幼儿对于点子和数字相互配对的概念有一定的理解,能清楚的完成任务,由于使用调羹舀乒乓球对于中班幼儿来说挑战比较小,为增加难度、体现层次性,增加工具材料的提供——筷子。
为了进一步彰显本材料的难易程度上的梯度,并结合本学期新投放的彩色乒乓球,增设第二维度的挑战内容。第二维度由于同时出现了数字和颜色关于点数配对的形式。有的乒乓球上虽然点子一样,但颜色不同,考察幼儿是否同时关注到点子与数字相互对应,点子和数字的颜色相同,干扰了幼儿的思维,在幼儿实际的操作中,宸宸在没有提示的情况下,自己发现了其中的秘密
教师通过观察幼儿的操作,及时调整材料,关注、考虑到了材料投放的适宜性以及不同幼儿之间的能力差异,给予幼儿一个阶梯式的上升空间。
思考:
在工具的提供上的加入筷子,增加挑战性;在材料上创设难易维度,同时在点数配对的基础上加入颜色的干扰,使得幼儿的操作更具、思维与挑战性。教师要善于深入发掘、利用现有材料的潜在价值,一般讲,教师为区域活动提供的材料大都经过了精心准备,希望幼儿多玩、充分地玩,以使这一材料尽可能多地被利用。但的确有的时候,按着常规的玩法,幼儿玩了几次后,便对这一材料不再感兴趣了。在这种情形下,频繁地更换材料并非是一种明智的选择。